话说当年凤鸣岐山,武王伐纣,功成名就的姜子牙开始分封诸神。纣王手下那些战死的大臣,几乎都名列封神榜之中,甚至连最擅长挑拨离间的申公豹也赫然在列。然而,鲜有人知的是正规股指配资开户官网,纣王麾下那些幸存的大臣,姜子牙究竟是怎样处置的。
时隔三千多年后,陕西庄白村出土的一件青铜器铭文,终于为世人揭开了这段千古谜团。
陕西省宝鸡市的周原地区,面积虽仅有三十余平方公里,却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西周王朝的发源地。
西周是孔子心中的理想国度,而孔圣人最为向往的,就是西周“藏礼于器”的优良传统。
当时,西周的史官们常常将礼仪法度铭刻于青铜器之上,而周原一带,正是我国著名的青铜器聚集之乡。
周原地区散布着二十多个大小村庄,其中位于法门镇西北十里外的庄白村,过去一直默默无闻。1976年2月15日,元宵节刚过,村民们早已扛起锄头,在农田中辛勤劳作。
展开剩余86%临近中午时,村民白明科的锄头猛地碰上一块坚硬的物体,发出“怦”的闷响,强大的撞击力竟然把锄头震脱手,滑落地面。另一位社员白别升闻声赶来,揭开表层土壤,露出一片闪烁着铜绿色光泽的金属。
更多村民闻讯聚拢过来,一位惊呼:“这就是青铜器!”
由于周原地理位置特殊,文物部门常年向村民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大家都深知青铜器的珍贵,现场被妥善保护。村干部马上联系县城的考古队。
一个多小时后,考古专家尹盛平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借着几辆自行车,顶着凛冽寒风,颠簸来到庄白村。
在考古队员们仔细清理下,到了傍晚时分,终于露出一个漆黑深洞。手电筒的光芒映照下,洞内泛着一层幽冷的光泽。
经过连续几日的挖掘,队员们欣喜若狂——他们发现了一个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窖藏长1.95米、宽1.1米、深1.2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规模最大的青铜器窖藏之一。
专家们将其命名为“庄白一号窖藏”。
这个体积不到2.6立方米的窖藏中,堆满了密密麻麻的青铜器。数量众多,很多器物相互套叠着,井然有序地存放。
窖藏的四角各置一只青铜壶,经考证这些壶是西周时代用于盛酒的器皿。
最让人惊讶的是,出土的四只铜壶中,有两只竟然盛满了清澈透明的液体。大家的好奇心再度被激发,纷纷猜测这是否是保存了三千多年的陈年美酒。
这些液体经历了三千余年的漫长岁月,每一滴都极其珍贵。最终,这些液体被送往相关部门化验,但令人遗憾的是,化验结果至今未对外公布。
考古队员还从这些神秘液体中,捞出了26件小型青铜器。另两只未装液体的铜壶内,也藏有8件大小不一的青铜器。
这些体积较小的青铜器主要是爵和觯,都是古人饮酒时使用的器皿。爵类似于现代的白酒酒盅,而觯形状与现代高脚红酒杯颇为相似。
其中一只青铜爵造型尤为精美:宽流长尾,深腹圈底,底足呈三刀状,器身饰有长尾凤鸟等图案。最珍贵的是,这件青铜爵上铭刻着七字铭文:“木羊氏为父辛器”,意指一位名叫木羊氏的工匠为父辛制作的饮酒器。
这件青铜爵精致绝伦,令人爱不释手,后来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还有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引起了大家极大兴趣。它由两部分组成,盖子两端隆起,前端雕刻着一只活灵活现的羊头,后端则是狰狞的鬼面。盖子下方的器身布满精细的夔龙纹饰。
这种独特造型此前从未见过,关于它的名称,专家们曾各持己见。直到盖子内侧发现了40字铭文,才确认这件器物正是传说中的折觥。
折觥并非饮酒用器,而是一种用于祭祀的器皿。
虽然折觥曾在古籍中有记载,但实物尚属首次发现,因此折觥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青铜器中,还有一件极为珍贵的青铜冬簋。簋内铸有134字铭文,记录了三千年前一场战役。
据铭文记载,西周穆王时期,淮河流域的淮戎族频繁骚扰周边,六月时节,西周将军冬率军与淮戎交战,斩敌首级百余,俘虏两人,缴获战利品135件,解救被掳百余名周人。周军全胜无损。将军冬认为胜利归功于亡母庇佑,特铸此簋以纪念母亲。
此外,还有一件造型别致的刖人守门方鼎。
“刖人”是古代酷刑,砍去双足,用受刑奴隶看守门户,有效避免逃跑,保证守门职责。
这件方鼎分上下两层,上层四角各有龙形装饰,下层是盛炭火的炉膛,简直是西周时期的自助火锅,极具历史价值和珍稀程度。
庄白村窖藏的青铜器一件件精美绝伦,令人惊喜不断。尤其是一只青铜盘的出土,更令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青铜盘作为盛水器皿并不罕见,但庄白村出土的这只青铜盘,是西周恭王时期史官“墙”所制的礼器。
恭王约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史官“墙”因其功绩受王赏赐,制作此盘,因此被称为“史墙盘”。
盘内铭文18行,共284字,分上下两段。上段记载西周文、武、成、康、昭穆、恭七代王事迹,内容与司马迁《史记·周本》相符。
下段铭文则叙述史官“墙”列祖列宗及微氏家族发展史,所载历史未见于其他史书,弥补了历史空白,成为极其重要的历史资料。因此,“史墙盘”被誉为“青铜史书”。
史墙盘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深8.6厘米,重12.5公斤。盘底饰有精美纹饰,铭文字体规整流畅,笔画圆转自如,显示出极高书法造诣。
整篇铭文四字一句,结构严谨,用词古朴典雅,韵律优美,堪称我国最早的优秀诗歌代表作之一,风格近似《诗经》。
铭文记载,武王伐纣,殷商灭亡,商朝重臣披着沉重枷锁,跪行至武王面前,请求宽恕。
武王面对如何处置这些旧臣一时犹豫,遂召集群臣议事。
重臣姜尚(姜子牙)慷慨陈词,主张杀尽殷商旧臣,以断绝后患。
而另一西周重臣周公旦则反对此议,认为杀俘不吉,既然殷商已归顺,若一律杀害旧臣,必激起民怨,诱发民变。应选贤任能,让旧臣为新朝效力,方能赢得臣民拥护,稳固国家。
于是,“墙”祖先微氏因祸得福,武王亲自解开其枷锁,且赐予微氏周朝龙兴之地周原,以示器重。
微氏祖上曾是商朝世袭史官,史官不仅记史,还兼任巫师职能。
商周文化尚未发达,有“国之大事,在祭与戎”之说,史官实为国王参谋长。
不过微氏终究是前朝旧臣,武王对其信任有限,主要是拉拢人心的策略,难得重用。
即便如此,微氏后人依旧为史官,远离权力中心,至“墙”这一代,深谙民间疾苦,其铭文恢宏大气中不乏细腻情怀。
铭文写道: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史墙盘出土后,业界轰动,作为国宝级文物,被列为禁止出境展览的珍贵文物。
经过近一个月的连日挖掘,庄白一号窖藏发掘工作圆满完成,共出土青铜器103件,包括成套编钟等乐器。其中带铭文者多达74件。
内容涉及微氏家族七代史官及西周三百余年历史正规股指配资开户官网,史料价值极为珍贵
发布于:天津市华信金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