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十五的投资笔记)配资网股票配资
这是一个朋友的问题:是否能在几个指数中轮动,战胜沪深300收益?
记得AQR有一个论文集《20 for twenty》,里面提到动量效应几乎在所有的国家,所有的市场都有效。
在这里我们选用红利低波指数(H30269.csi)与科创50指数(000688.SH)来构建动量系统。动量也用最原始的“回看”指数,过去21天谁收益高即买谁,每次交易手续费万五。
科创50指数2000上市,因此回测的区间2000年2月6日至2025年6月6日,回测结果如下:
期间的指标如下:
但正如,图中观测的,年化收益高下正是以波动率大来换取的。这正是这个回测最大的问题之一。
因此,做了一下超额收益的检验,95% 置信水平下,无法证明 A 与 B 的收益率存在显著差异。
不过,并不是说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就不能用,其实一个很大的假设前提在于数据并不是正态分布,因此,也要结合“经济解释”来使用。
那么,动量的经济解释是什么呢?
在《因子投资的系统性解析》一书中,这样来说动量因子:
文献中一些具有说服力的建议指出,至少有部分动量获利与宏观因子相关。比如,动量策略的获利在不同经济周期会有所变化,取决于股票市场状态,同时也与流动性相关。动量策略的获利在不同经济周期会有所变化,取决于股票市场状态,同时也与流动性相关。在动量的理性解释中(相关文件还远未达到非常充实的地步),资产所有者应该检验当面临前述不同来源的宏观风险时,他们会做何反应。
被最为广泛引用的理论是从行为学来解释。在主流行为学理论中,投资者对信息的解读或反应有所不同,这种偏差会导致动量效应的产生。假设有关于某股票的好消息出炉,却是可通过两种方式产生。第一,投资者对此消息有延迟的过度反应,这会导致股票价格持续上升;第二,投资者对此消息反应不足,价格一开始上涨,但没能上涨到好消息实际应该带动股票上涨的点位,而后期投资者意识到之后会推动股票再次上涨。因此,行为学解释划分为两大阵营:动量是种过度反应现象,或者动量是种反应不足现象。要区分这两大阵营颇有难度,学术界也深感困惑。
对于我而言,目前用动量视角去观察各类资产,更多的去思考自己有哪些心理偏差以及这些偏差与市场共识有何不同。是反应不足,还是反应过度。性格上也不适用动量的做法,见《组合回归正轨;港股贵吗》里面的解释。
反复基于价格去修正观点违背人性,因为人会总“需要一个理由”。比如,这个简单的轮动,它的信号变化也挺快的。
同一信号最长持续时间是63天,最短是1天,平均数是16天,中位数是12天。
法律声明: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不代表十五的投资笔记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不构成十五的投资笔记对未来的预测,所载信息仅供一般参考。前瞻性陈述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十五的投资笔记不对任何依赖于本资料而采取的行为所导致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
来源:市场资讯配资网股票配资
华信金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